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悲秋

[复制链接]

26

精华

111

主题

686

帖子

中级会员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22:3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四维广土 于 2025-11-7 22:36 编辑



悲秋

随纷纷飘零的叶
最后一声蝉鸣
从树上跌落

树就开始怀念
叶茂的日子

而街角,一双双死鱼的眼
木讷地任红裙子
裹挟在风中
飘走了

记得春暖时节
醉人的红,伴一个媚笑
映得一路的视线
都色迷迷的

记得夏日午后
蝉噪正盛,日头也正盛
无人的街上
鸟鸣心幽

记得第一场秋雨送凉
小孩子撒欢
赤足溅起的快乐
弥漫巷中

后来,秋深了
落叶打着旋
墙脚下昏寐的人
霜降于头
睁眼瞑目间,仍
春梦不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精华

111

主题

686

帖子

中级会员

Rank: 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维广土 于 2025-11-8 21:40 编辑

我来自我评价一番:

    落叶敲醒的时光之叹:《悲秋》赏析
   《悲秋》的 “悲”,从不是空洞的伤春悲秋,而是藏在落叶、蝉鸣与回忆里的,对时光流逝、美好褪色的细腻怅惘。整首诗以秋为锚点,串起四季的碎片记忆,用极简的意象,织就了一张裹着温柔与苍凉的网。
    开篇便定格了秋日最具冲击力的瞬间:“随纷纷飘零的叶 / 最后一声蝉鸣 / 从树上跌落”。“跌落” 二字用得极妙,既写蝉鸣的戛然而止,也暗合落叶的下坠之势,听觉与视觉在此刻交融,瞬间拉满了秋的萧瑟感。而 “树就开始怀念 / 叶茂的日子”,则让静物有了人情 —— 树的怀念,何尝不是人的怀旧?以树喻人,把对过往繁盛的眷恋,藏在最朴素的叙述里,不刻意,却入味。
    诗的视角陡然一转,从自然落到人间:“街角,一双双死鱼的眼 / 木讷地任红裙子 / 裹挟在风中 / 飘走了”。“死鱼的眼” 是全诗最锋利的一笔,木讷、空洞,与 “红裙子” 的鲜活形成强烈反差。红裙子本是热烈的象征,可在秋风吹拂下 “飘走”,在麻木的目光注视中消散,恰似那些曾经耀眼的美好,如今只剩无力挽留的怅然。这处对比,让秋的 “悲” 不再局限于自然荣枯,更添了几分人间的疏离与失落。
    接下来的三段回忆,是对 “悲” 的溯源,也是对美好的回望。春暖时 “醉人的红,伴一个媚笑”,夏日里 “蝉噪正盛,日头也正盛”,秋雨初至时 “小孩子撒欢 / 赤足溅起的快乐”。这些片段鲜活、温暖,有色彩(红)、有声音(蝉噪、鸟鸣)、有动作(媚笑、撒欢),恰如生命中最明媚的光。可正是这些饱满的回忆,与当下秋日的萧瑟、街角的麻木形成鲜明对照 —— 越回忆美好,越反衬出此刻的苍凉,“悲” 的情绪也在这种对照中被层层放大。
    结尾处,“秋深了 / 落叶打着旋 / 墙脚下昏寐的人 / 霜降于头”,把时光的重量具象化。“霜降于头” 既是写秋日的寒凉,也是写岁月的沧桑,一头白发里,藏着多少四季流转?而 “睁眼瞑目间,仍 / 春梦不断”,则让全诗的 “悲” 多了一丝回甘:即便秋已至、人已老,那些春日般的美好回忆,依然是支撑生命的念想。这份执念,让 “悲” 不再是纯粹的伤感,更添了几分对生命本真的眷恋。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修辞,却以 “自然 — 人间 — 回忆 — 当下” 的脉络,将秋的萧瑟、时光的流逝、人间的冷暖织在一起。它的 “悲”,是对美好消逝的怅惘,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更是对生命中那些温暖瞬间的珍视 —— 恰如秋日落叶虽逝,却曾绿过一整个夏天;回忆虽远,却曾照亮过漫长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