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念人《外滩情》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13

精华

781

主题

1915

帖子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之之 于 2025-11-13 11:29 编辑


      念人的小说《外滩情》通过描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男女主人公王之之与胡韵霞跨越阶级与地域的凄美爱情故事,不仅呈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体情恋选择,更以深刻的现实性和理想主义色彩,对当代社会价值观提出了反思。以下从三方面分析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
      一、对金钱婚姻观的批判与对纯真情感的呼唤
      小说通过胡韵霞的形象,尖锐对比了当代“金钱婚姻”的弊端。胡韵霞作为是上海市干部家庭出身的女性,毅然冲破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地域差别等传统观念,选择了与海南岛农村青年王之之相恋,并通过寄送虎骨酒、凤凰牌自行车等稀缺物品支持对方,展现了“嫁人而非嫁地方”的纯粹爱情观。这一设定直接批判了当下“以金钱为标准”的婚恋风气,揭示了金钱化婚姻导致感情基础薄弱,离婚率攀升等社会问题。
      作者借胡韵霞母亲之口,强调“心意”重于“金钱”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对功利性婚姻的否定,呼吁回归情感本真的爱情婚姻。
      二、理想主义人格的当代启示
      胡韵霞的“三大冲破”(即城乡冲破、贫富冲破、地域观念冲破)和十八年爱情苦苦坚守,体现了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在物质匮乏的六十年代,她的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与动力。每年除夕到外滩放飞白鸽的浪漫仪式,则象征着精神联结对物理距离的战胜。这一情节设计受到古代曹植“万里犹比邻”的启发,以古典诗意对抗现代社会的浮躁与即时性的需求。
      小说通过这种“原始美”的追求,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对抗消费主义异化的可能性——即通过人格魅力与信念坚守构建情感纽带,而非依赖物质或短期利益。
      三、历史语境下的社会隐喻与人性反思
      作品将故事置于“大串联”等特殊历史事件中。通过火车上相遇、物资短缺等细节,再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风貌。胡韵霞与王之之的爱情,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成为集体主义年代个体意识觉醒的隐喻。而小说结尾胡韵霞的离世与其母亲拒收财物的情节,则暗含对市场经济转型初期道德滑坡的忧虑。
      作者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将爱情悲剧升华为对时代变革中人性坚守的追问,促使读者反思社会发展与道德传承的平衡。
      总之,作家念人的《外滩情》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既是一部“反物化”的爱情寓言,也是一面映照社会价值变迁的镜子。通过主人公胡韵霞这一“观念闪光”形象,小说不仅完成了对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学纪录,更以古典浪漫主义精神内核,为当代人提供了对抗功利主义的文化资源。其深刻性在于,将个人情感选择与社会批判结合,使凄美的爱情故事成为探讨永恒人性与时代困境的载体。


      (张莉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精华

781

主题

1915

帖子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54 | 只看该作者
强调“心意”重于“金钱”的价值观,呼吁回归情感本真的爱情婚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