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生江路》第二部 离岸之舟 第八章(4) 对文化工作的回顾

[复制链接]

13

精华

581

主题

1575

帖子

首席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8: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19-7-18 17:21 编辑
对文化工作的回顾
  地方文化馆里,专职搞群文专业的大学几乎没有,馆里还算适合的基本都是从教育界过来的教师。这些人大都有文化,有知识,怎样的转换身份还需要跟已经在文化馆工作多年的老馆人求教学习。这样的学习不是跟你们讲课,而是需要你独立的思考翻阅相关的书籍杂志,比如《文化报》、《群众文化》、《渭南艺术》等杂志、报纸,以及跟从老同志一点一滴做事上去掌握。
     大体上讲,群文工作就是组织和辅导当地民众开展形式多年的文化活动。社区、院校、工矿、驻军部队全覆盖,是一个文化活动和演出纽带和保障单位,责任重大的很呢。在一个人口30万,常住人口16、7万的小城市,全馆同工只有一二十人去做这些事情,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这里还有政府交办的各乡镇文化站的辅导监督工作,还有挖掘整理民间民俗的研究工作,还有文学创作、书画辅导、广场舞的规范和组织工作,参加省地戏曲大赛的组织工作。培养文艺业余队伍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宣传政策排演节目,弘扬正气组织下乡演出。摸底全市的文艺团队和戏曲班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和本子的问题。凡此种种真要俯身去做的话,不个个累吐血也得掉几斤肉,幸亏当时的文化部门都是清水衙门,一年几千块钱就只能小打小闹的搞些小活动,再是保障馆里一年的办公用度(水电、办公用品、下乡少得可怜的补助)就没钱了。财局不拨经费,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也省事了。尤其那些年都在抓建设,抓经济,戏没人看,节目也因为没有电视里的精彩没人用心去写,更招不来演员来演了。乡镇甚至就没有了文化专干这个岗,全是抓计生和催粮催款的活计,干部和群众形成了对垒的局面。一直就这么死气沉沉的过着,文化馆几乎成了养老院。
    不过这那样一个形势下,江路和孟岩却不让青春虚度,孟岩研究韵律填词,江路博览群书,写些杂文经常就某种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和某一位诗人讨论和交流心经。外单位的同志看着他两个看典籍,写笔记都以为他两个要去考研呢。
    偶尔他们也外出散心,看西河落日,泉店观千亩莲池。和务农的庄户人聊聊农桑和村里的事情,也会和小兄弟品评一番当地的小吃和新开的面馆。优哉游哉,岂可虚度时日。
直到新世纪十多年之后,重视文化的国风才烈烈吹起,文化馆作为免费开放文化惠民单位有了专款,各项文化活动才有了一次比一次轰动的效应,激活了富裕起来想着过有更好的业余生活的人们。而队伍建设在那些年抓的不好,面对群众热情馆里的压力明显增加。
    为了转变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和节奏,馆领导做出了外出取经的尝试。到了兰州平凉去看当地的秦州文化馆是怎样完成大型的文化活动的接待工作的,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深受震动。回来以后,就设立了更为有效管理的科室,提出了年计划逐层落实,每个人都定岗定职,检查工作也更抓细节求落实,再不允许有人拿工资不干事的现象存在了。(第二部完)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从来没记得你是谁的真主,姜文说:未来不可限量。只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精华

388

主题

1万

帖子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沙发
发表于 2018-12-20 20:09:29 | 只看该作者
外人眼里,文化馆是个清闲的地方
如果你是马,这里就是草原
当代作家网1群:472487178   当代作家网2群:345916344   
当代作家网3群:298544556   当代作家网收藏群:307688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